跳到主要內容區
Top

黃明德老師研究團隊提出多元不飽和脂肪酸代謝途徑揭示破囊弧菌的分類新見解

ImgDesc

PUFAs × 破囊弧菌 × Taxonomy

黃明德老師研究團隊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2025; 27:e70090

破囊弧菌 (Thraustochytrid) 是一種具有高經濟價值的海洋單細胞原生生物 (protist),因其能夠合成多元不飽和脂肪酸 (PUFAs)及蝦紅素,部分品系已被應用於藻油生產。破囊弧菌可以腐葉為食,對鹽的耐受性極高,因此廣泛分布於海洋及紅樹林中,為海洋生態系統中的重要分解者。破囊弧菌目前已被鑑定出13個屬,PUFAs的含量與其所屬種類有很大關聯。破囊弧菌生活史及外部形態具有多樣性,因此早期分類法主要依據這些特徵進行分類。然而,由於人工培養環境限制,使生活形態無法完整呈現,導致部份品系分類錯誤。隨後,18S rDNA 分子分類研究亦發現部份屬內存在多系群 (polyphylogy) 的問題。儘管學者們透過調整培養方法、分析油脂及代謝物成份以及進行全基因組定序修正破囊弧菌的分類系統,但問題仍未解決。黃明德老師研究團隊透過分析PUFAs及蝦紅素的合成途徑,重新對破囊弧菌進行分類,並進一步探討勾勒出不同屬間可能的演化途徑。另一方面,本研究亦指出,破囊弧菌可能存在著尚未被發現的脂肪酸碳源供應途徑。此研究成果已發表於國際知名微生物學術期刊《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合作夥伴:中山大學林秀瑾老師 & 陽明交通大學張欣暘老師研究室

Cheng S .Y., Chen Y.J., Lin H.C., Chang H.Y. & Huang M.D. Genetic analysis of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biosynthesis pathway determines four distinct thraustochytrid types.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2025; 27:e70090.

瀏覽數: